EN
科研教学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总结报告--陈俊豪

作者:科教科 来源: 发布时间:2018/2/9 13:39:11

  转眼间,进入工作岗位已有1年之久 ,从五年象牙塔般生活的医学生逐渐成长为一名社会人,一名温人医人!

  2016年的夏末,我作为一名“新星”儿科住院医师,在温州市人民医院,开始了我长达3年的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习,一次春风沂水的邂逅之旅。

    第一个科室是新生儿科,也是我未来工作生活的家。进入医护通道的小门,便是更衣室,换上浅蓝色的隔离衣,走进这个陌生而又温暖的家。向大家打了招呼,自我介绍后,颜主任便向我介绍了科室情况以及住院医师的注意事项,以及我的带教老师——温玲玲主治医师。玲玲老师是一位经验丰富、基础扎实、态度认真、平易近人、循循善诱、幽默风趣的好老师、好医生。

 第一天的查房,玲玲老师首先向我介绍了我们组各个“小毛头”的基本情况、治疗过程等等,以及新生儿医生需要注意的小细节,并向我提出了问题。我回答出一部分,玲玲老师便耐心为我讲解我不懂不会的内容。印象深刻的第一个夜班,我们一共收了6个病人。接到产房电话通知,玲玲老师带着我火速赶往产房,发现小家伙全身棕黄色,妈妈羊水III°污染,“患儿足月吗?出生几分钟?”“没有呼吸、皮肤青紫、肌张力差!”“辐射台!1号喉镜!3号半气管导管!胎粪吸引管!”“准备气管插管!”我懵了。不知所措。傻傻地看着,看着一管管棕黄色的胎粪从导管中吸出,小家伙逐渐出现哭声,皮肤转红润,恢复生机活力。悬着的心慢慢放了下来。紧接着,老师带这我,找到了守候在产房外面的孩子爸爸,告诉他孩子现在的情况,需要住院进一步治疗,并告知住院相关手续的办理后,我们带着小家伙回到了科室。护士为小家伙做了初步的清理,住进了暖箱,带上了心电监护。玲玲老师向我讲解了“新生儿窒息抢救的相关内容、气管插管的方法技巧、羊水胎粪污染的可能原因”等等。到此,敬畏之意油然而生。敬,那挽回生命鬼门关的态度;畏,这工作我真的能胜任吗?

    之后的几个月里,我见识并学习了新生儿科的形形色色不同的疾病,动手操作了许多基础技能,学习了呼吸机的使用。常见病,如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呼吸暂停、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更有少见病,如缺血缺氧性脑病、癫痫、21-三体综合症等,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喂养等,以及跟家属谈话的方式方法,受益匪浅。除夕的夜班,是出科前的最后一个夜班,收到了院领导的新年慰问,吃到了这“特有的”年夜饭。正月初一,一句“常回家看看啊”,新生儿科的大门口,思绪万千……

    第二个科室是儿童保健科,我的带教老师是桂敏主治医师。她是一位内心细腻、态度温婉的医生。在对来诊的小朋友,她总是很细致地完成各项体格检查,然后耐心对家长进行保健分析和指导。我则是成为得力小助手,协助体检进行。在这里,不仅完善了自己儿科基础的知识内容,更有儿童保健科特有的项目,如幼儿骨密度检查、智力发育测试、气质类型测试、儿童康复等。以及新生儿科出院的小家伙们,看到他们都健康地长大,心中油然而生的是自豪感、责任感、成就感,更有对医生职业本身的肯定。

    之后便转向来到温州市儿童医院进行普儿科的轮转,目前已经完成儿科四病区(神经内科、内分泌科)以及儿科五病区(儿童呼吸科、心血管科)的轮转和学习。刚进入科室的一个星期,感觉自己并没有很好的融入这个团队,有点力不从心,但逐渐熟悉之后,便得心应手地奔波在病房之间。学习了各大系统疾病的基本知识以及相关的技能操作,参与了科室的业务学习,更参加了多次疑难病例讨论,见识和学习了罕见病的诊断和治疗,比如幼年皮肌炎、先天性丙种球蛋白缺乏征、格林巴利综合征等,收获满满。感受到了儿科医生固有的细致、责任感,以及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一年的磨练与学习,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与内心的蜕变,并不断努力向着成为一名合格的住院医师前进,更在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