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大众健康
【“健”科普】一句话竟让中国高血压人群新增2.5亿人,怎么回事?

作者:刘微微 来源: 发布时间:2022/11/21 14:40:03

这几天朋友圈被一条消息刷爆,很多人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高血压了,这是真的吗?

事情起因是这样的,11月13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师协会等共同制定的《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发布。其中,《指南》将高血压诊断标准下调至130/80mmHg,引发了热烈争议。


如若参照此标准,小编调取温州市体检中心11月1日-18日的体检客户数据发现高血压人群从原先的166人将变为601人,就全国而言,一夜之间“新晋”高血压的人群高达2.5亿人。



为此,小编特别采访了温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王毅。王毅主任介绍, 国际上普遍认同的共识是:高血压防治的战线要前移。新出现的权威指南不断提出,“血压正常高值”,“高血压前期”的概念,目的是“要那些收缩压在130-140mmHg,舒张压在80-90mmHg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血压了,而不是像以前的标准,认为这个水平的血压就是“正常”,不必关注了。故早几年,国际上专业内的推荐是:针对这个水平段内的人群,就应该经常在家测量血压,同时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新指南对“何时开始药物治疗,要将血压降到什么程度”,这些具体措施是与过去一样的。这个新指南发布后,老百姓非常震憾,但对专业人士来说,表现的却是非常淡定,因为本质是一样的,只是提醒人群及医生,要将高血压防治的战线前移,而药物治疗的战线并没有前移。

 

国家制定高血压防治的政策角度来看,考虑问题更多,要结合我国医疗卫生的资源,老百姓接受医学知识的程度,政策执行的灵活性,就业的阻碍及药物过分使用的可控性。

 

同时,王毅主任提出:更早年的流行病调查已提示,血压与死亡率关系成“U型”曲线,死亡率最低的血压值为120/70mmHg,人为定≧140/90mmHg为高血压,却不应认为分界线以上才关注,而分界线以下就可不管,在130-140/80-90mmHg范围内时,警示我们需要进行自我干预和管理,正因为“高血压是不良生活习惯病”,王毅主任建议,在这个阶段血压的人群,应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行调节,比如早睡、少喝酒、多运动、吃得清淡等方式。同时定期监测血压,学会自我管理。温州市体检中心开展的慢病运动干预系统可以有效帮助大家进行检后自我管理,开具的运动处方可以对“三高一胖”人群提供精准的非药物干预服务。

 

(图:客户正进行慢病运动干预系统项目)

 

11月15日,国家卫健委发文回应了此事:由专业机构、行业学协会、个人等自行发布的指南、共识等,为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作为国家疾病诊断标准。也就是说国家目前未对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进行调整。

 

看到这里,小编和你们一样都松了一口气。




我们该如何测量血压呢?


1、每天早餐前、睡觉前各测量1次血压。

2、每次测量至少连续获取3次血压读数,每次读数间隔1分钟,取最低值而非平均值。

3、测量血压前30分钟避免剧烈运动、饮酒、喝含咖啡因的饮料以及吸烟;在每次测量之前,安静休息3~5分钟。

4、测量时段:

早上:早餐前、排尿后测量。

晚上:睡觉前。

也可晚餐后30分钟再加测一次。

5、气候变化时,有症状时,测量频繁些,平时每周测量1-2天即可。(不主张过频测量,也不主张长期不测量)

6、将测量的数据记录在案,复诊时带去让医生看。



测血压的两个小误区


1、水银血压计最准确?

现在主流的血压计有水银血压计、电子血压计、气压表式血压计三种。


很多人会认为水银血压计测出来最标准,但其实测量这三种血压计都很准确。相比较而言,电子血压计更适合家庭自测,方便大家操作。


2、血压值一成不变?

人的血压是有波动的,一天中的血压值也是在不断变化的。所以体检发现自己血压过高,也不用太紧张,一次血压高并不代表就是高血压,需要多次反复测量后才能诊断为高血压。


最后,王毅主任呼吁对于高血压我们既要重视也要放松!重视,即树立一个自我健康管理的理念,当血压处于正常高值时,通过自我调节和管理进行干预;放松,即为情绪上不要过分紧张焦虑,放松心态积极应对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