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我院的耳鼻咽喉科,老一辈温州人都耳熟能详。小到鼻炎,大到头颈部肿瘤,在缺医少药的年代里,她就是温州市民的“听力守护天使”。明年,就迎来这个科室成立60周年的日子。在一甲子的沧桑岁月中,她见证了温州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发展历史;她的故事,镌刻下的是温州医路上的一段段栩栩如生的纪实。
1958年,温州市工人保健院开始组建耳鼻咽喉科,这也是我院耳鼻咽喉科的前身。
在那段缺医少药、一穷二白的艰苦岁月里,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在老百姓心目中,我院耳鼻咽喉科无疑是当时的一大知名专科。在那里,出了温州耳鼻咽喉科的奠基人之一——我院耳鼻咽喉科第一位主任郑晋光。在郑晋光的带领下,我院耳鼻咽喉科注重外科治疗,尤其是在头颈外科上,能做复杂的手术,如颅底肿瘤、头颈部肿瘤等。当时,浙南闽北地区的疑难杂症病人都慕名找过来。
而在那时艰苦的医疗条件下,能做高难度的复杂手术,这也很好地体现了当时我院耳鼻咽喉科的技术力量、医生们的敬业和精益求精的精神。
我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刘杰介绍,那时他们还举办高规格的学术讲座,邀请当时最牛的专家——来自山东省立医院耳鼻咽喉科的樊忠教授来讲课,做学术交流。他那时刚刚参加工作,在那次学术交流中,当场就被樊忠教授精湛的医术所折服,马上就跟随樊忠教授去山东省立医院进修,现在,他有很多医学思维就是受樊忠教授的影响的。
此后,从头颈外科疾病,再到儿童和成人的鼾症、呼吸道疾病,他们的专科范围越来越广,特色越来越鲜明。可以说,从白手起家到初具规模,从开展门诊到医疗、教学、科研三不误,我院耳鼻咽喉科的发展也见证了温州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发展历史。
方便儿童:首创“切除坏的扁桃体”
作为温州市儿童听力筛查诊断中心,该科的儿科特色也是家喻户晓的。早在十几年前,该科就设立了周末门诊,以方便患儿周末也能看上耳鼻咽喉科。
过敏性咳嗽、鼻炎是儿童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对此,他们进行了个性化治疗。在这里,每个患儿的鼻炎治疗方案都是不同的。
刘杰曾经碰到一个10岁的患儿,家长介绍说孩子无缘无故咳嗽了三四年,看了很多医院都不见效,煎中药的罐子都烧坏了十来个。后来慕名在这里求诊,刘杰认为有可能是鼻炎引起的咳嗽。经过细致的检查,后来发现该患儿是由于鼻子后端有个粘液涕,加上腺体增生,在长期的刺激下引起孩子的高过敏性,导致慢性咳嗽。经过系统治疗和微创手术,患儿一个月就消除了困扰多年的咳嗽,恢复正常。
另外一个儿童常见病就是扁桃体发炎,摘除扁桃体也是耳鼻咽喉科最拿手的小手术。但在我院耳鼻咽喉科,早在六年前,这样的术式就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做功能性扁桃体切除术。众所周知,摘除扁桃体是一把双刃剑,虽然摘除扁桃体后一劳永逸,孩子再也不会发生扁桃体发炎的疾病,但与此同时,孩子的免疫力也会随之下降。于是,他们就在温州率先实行功能性扁桃体切除术,也就是把扁桃体分成好的和坏的部分,切除坏的部分,也就是病灶部分,保留好的扁桃体部分。不少患儿家属开心地发现:孩子做功能性扁桃体切除后,免疫力比原先的还要好。
当时他们把这个术式在全国年会上提出,引起了国内同行的极大关注,他们直叹“不可思议”。因为大家发现这样一来,安全系数也提高了很多,整个手术过程出血极少,患儿的疼痛也降低了,恢复更快。如今,这样的术式他们也做了2000多例,在切除扁桃体手术中可以做到不出一滴血,5分钟即可完成手术。
帮助老人:做别人不愿做的“听力重建”
在这里,病人从几个月大的婴儿到80多岁的老人,可以说是年龄全覆盖。除了解决儿童的耳鼻咽喉疾病问题,帮老人重建听力,也是这里的一大特色。
那么,什么是听力重建?在耳鼻咽喉科的业内有一句话,叫做:“宁愿做十台手术,也不愿做一例听力重建。”刘杰介绍,听力重建的难度就好比重新搭建一座古建筑,它要在人的身体里重建一个正常的听力通道。做听力重建,也往往成了很多医院不愿意接的活。
听力重建往往面临这样的后果:首先是医生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一般一台听力重建手术,医生需要在显微镜下盯着做好几个小时的手术,对医生眼睛损伤很大;其次是难沟通,需要听力重建的大部分是七八十岁的老人,医生前期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在沟通上。因为很多老人认为人老了自然会听不见,困惑自己的听力下降现象都已经有几十年了,医生能治好吗?第三就是恢复慢,比如在恢复期感冒了,甚至是打一个喷嚏,都会影响听力的恢复和治疗效果。
惠民便民:高大上的检查设备就放在门诊
在来这里看病的病人中,有六成都是通过口口相传介绍过来的。其中,每年的疑难病症就占全年门诊量的十分之一。
吸引这么多病人的奥秘在哪里?刘杰介绍,“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不是一句口号,首先就体现在医生敢担当,勇于承担风险。
前不久,他们就碰到这样一个病例:这是一个50多岁的女病人,患有多年的头痛病,去过多家医院看病,都说她精神方面有问题,于是,十多年来,她一直是被当成精神疾病来治疗的。后来慕名找到这里,根据经验,刘杰认为她有可能是鼻子的原因——一种叫“塞前神经痛”的疾病引起的头痛。但由于证据不明确,做手术就有一定的风险:很有可能手术就是白做。但刘杰和他的团队愿意来承担这个责任。手术发现,病人的病因跟他们之前判断的是一样的,病人的鼻腔里有两条神经被压住了,从而引起多年的头痛症状。
走进这里的门诊,你会发现放着不少高大上的仪器。刘杰介绍,这些仪器都比较昂贵,比如有一台叫高清鼻内腔检查仪,价格可以买一辆宝马了,有很多医院都是放在手术室的,但他们早在6年前就放在门诊给病人检查了;在门诊里,用于手术室的综合治疗台就有十几台。因为他们觉得,给病人提供更好的仪器,检查得就更精细,可以帮助病人更好地守护听力。来源:《温州晚报》胡海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