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大众健康
公共场所新冠肺炎防护建议

作者:保健科 来源:保健科 发布时间:2020/4/27 0:00:00


新冠肺炎防控期间,宾馆、酒店、商场、超市、农贸市场、车站、码头、机场等公共场所,由于人员流动性强且接触频繁,防控压力大,开展新冠肺炎防控需好以下措施:

1、严格健康监测。

  人员进入公共场所一律佩戴口罩,接受体温检测,持温州健康码绿码且体温正常者可入内。若出现发热、乏力、干咳、气促等可疑症状,不得进人场所,由专车送至正规医院就诊。

 

2、加强个人防护。

  从业人员与顾客在公共场所要一直佩戴口罩,注息保持手卫生,勤洗手,避免用手或手套碰自己的眼、鼻、口。收银员、售货员、理货员、保洁员、保安,酒店、餐饮服务员等与顾客接触较多的工作人员,在上岗时应佩戴手套。收银员优先采用无线扫码支付方式。各类快递优先使用快递柜“无接触”交接。

 

3、避免人员聚集。

  公共场所避免集体就餐,集中会议、培训、娱乐等;不得组织开展大规模促销活动、展览展示等聚集性活动,服务员、顾客之间尽量保持1米以上距离。员工应当避免自发性的聚集话动。疫情流行期间,公众避免到人群聚集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场所。

 

4、合理使用电梯。

  人员乘梯时相互之间注意保持适当距离;低楼层推荐走安全通道,较高楼层优先使用扶梯并尽量避免与扶手直接接触,高楼层乘用直梯时,用手直接碰触电梯按键或电梯四壁后要及时洗手。

 

5、实行分类管理。

  餐饮行业,推荐顾客采用打包带走方式用餐,或提供远程网络订餐;商场、超市视情况适当控制场所内顾客数量;运动健身场所,建议顾客适当缩减健身时长,人员分散运动。疫情流行期间,酒吧、舞厅、电影院、电子游戏厅等人员密集的娱乐区域应当考虑关闭。

 

6、做好场所通风。

  服务活动场所、工作场所、候车()、候机厅、食堂、地下车屋、物资仓库等公共区域内应加强开门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2-4小时开窗通风一次,每次30分钟,人员多时可增加通风次数,还可采用机械排风。疫情流行期间,建议暂停使用中央空调。

 

7、做好清洁消毒。

  保持环境整洁卫生,公共活动区域毎日至少早晚两次消毒。对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如收银台、柜台、体息区、服务台、电梯间按钮、扶手、门把手、公共桌椅、购物车()、物品存储柜等,至少每天消毒1次,也可根据客流量增加消毒次数。加强公用餐()具的清洁消毒,餐()具应人一具一用一消毒。

 

8、保障洗手设施。

  确保场所内洗手设施运行正常,洗手间要配备足够的洗手液或香皂等,有条件时配备速干手毒剂,感应式手消毒设施。

 

9、及时处理垃级。

  每天产生的垃圾应当在专门垃圾处理区域内分类管理、定点暂放、及时清理。存放垃圾时,应当在垃圾桶内套垃圾袋,并加盖密闭,每天至少进行一次消毒。

 

10、提高防范意识。

  可通过视频滚动播放或张贴宣传材料等,加强从业人员和顾客对新冠病毒感染的风险防范认知。

 

11、设置应急区域。

  可在经营场所内设立应急区域;当出现疑似症状人员时,及时到该区域进行暂时隔离,再按照相关规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