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大众健康
病从口入,吃出来的五大类消化病

作者:保健科 来源:保健科 发布时间:2019/2/3 0:00:00

俗话说病从口入,来盘点一下胡吃海喝对消化系统带来的五大危害。 

危害一:胃,染上幽门螺杆菌

随着社会交流越来越频繁,现代人在外应酬的机会越来越多,由于中餐的习惯是围在一桌边吃边喝边聊,这种围餐的习惯有容易导致幽门螺杆菌的互相传播。幽门螺杆菌是诸多胃病的元凶:包括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以及胃癌。

如何防范互相传染:幽门螺杆菌可以存在唾液中,如果别人用自己吃过的筷子夹菜,口腔中的幽门螺杆菌就可能传播给他人。尽量使用公筷、公瓢,餐具不要混用,如果发现消化不良、反酸等胃部不适需检查一下是否被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治疗。

危害二:肝,变成脂肪肝

随着应酬越来越多,胡吃海喝几年后被查出脂肪肝的大有人在,但很多人压根也不把它当作是病,根本不重视。脂肪肝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而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小,年轻化趋势明显。其实脂肪肝不仅是病,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可能会发展为肝硬所以一旦确诊还需端正态度。

对于长期胡吃海喝的人们来说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及甜食、零食摄入增多,大量饮酒,多坐少动、体力活动大幅减少等多种不良生活方式共同导致了脂肪肝的发生,可以说脂肪肝是一种生活习惯不合格的成绩单。这种生活方式给还可能带来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等多个标签,这些疾病均为代谢综合征的组成部分。改变胡吃海喝,缺乏体育锻炼的生活方式是治疗的关键。

危害三:胰腺,发生急性胰腺炎

胡吃海喝的另一个常见危害还在与诱发急性胰腺炎,尤其是过年过节期间,医院里很多因为大吃大喝导致急性胰腺炎的病人。

在暴饮暴食,特别是大量喝酒后,易诱发急性胰腺炎,除了酒精直接对胰腺的损伤,大量喝酒会增加胰腺分泌旺盛、蛋白浓度增高,导致胰腺分泌的管道堵塞,诱使本来该消化食物的胰酶“提前”激活转而开始对胰腺自己开始消化,导致临床上危机的急性胰腺炎。胰腺炎有多种致病危险因素,除了与大量饮酒有关,国内还与以胆石症密切相关,由胆石引起的胰腺炎称胆源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发病突然且凶险,然而预防却很简单,不要胡吃海喝。

危害四:肠道,长出大肠息肉、大肠癌

随着经济发展、生活的不断改善,人们对饮食的喜好也在发生不断地变化。我们国家由过去传统的农业国,饮食以大米、蔬菜等纤维素、植物为主的饮食模式,逐渐向发达国家的肉类、加工食品等高蛋白、高脂肪的饮食模式过渡。饮食习惯改变与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密切相关,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的饮食习惯除了容易导致肥胖、心血管疾病还增加了大肠息肉的发生率,要知道90%以上的大肠癌是从大肠息肉逐步发展而来的,这个过程一般需5-10年。预防大肠息肉和大肠癌的发生,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改变大鱼大肉的饮食习惯,少吃加工肉类,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危害五:胆道,感染寄生虫

这点主要是指“尝鲜”,不少食客为了追求口感,新鲜打捞上来的淡水鱼、虾蘸调料生吃;也有将生鱼切成薄片,加入滚烫的粥或米线中的吃法。虽然味道鲜美,但这些吃法,可以导致寄生虫病,随着感染时间延长,可发生腹痛、腹泻、消化不良、营养不良、疲倦乏力、肝区隐痛、肝肿大等临床表现。预防的关键就是吃熟透鱼虾。

吃出来的病显然不止这些,我们列举五大类,目的就是告诉大家健康生活源于健康的饮食。病从口入不是吓唬人,希望大家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