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梗阻性黄疸?
梗阻性黄疸是由于胆汁排泄通路受到阻塞导致的临床症状,常表现为皮肤和(或)粘膜颜色发黄、大便颜色白、尿色变浓成茶水样。常见的原因有胆道结石,胆道、肝脏及胃肠和胰腺肿瘤,炎症,寄生虫和先天性畸形等。如上图中胆道内结石或者每一部位的肿瘤都可能出现梗阻性黄疸的发生。
黄疸的病因有哪些?
黄疸只是外在表现,究其根本,只要是使胆管受到阻塞的因素,就有可能导致阻塞性黄疸的发生。常见的病因包括:
良性的病因
(1)胆道结石:石头阻塞了胆管,造成胆汁无法排入十二指肠。
(2)慢性胰脏炎病人形成胰头部假性肿瘤,从外而内压迫胆管。
(3)胆管因发炎或手术后造成的狭窄。
(4)其他如罕见的胆道出血(hemobilia),血块阻塞了胆管,造成黄疸;肝吸虫或误入胆道的蠕虫。
恶性的病因
(1)胆管本身或胆囊的恶性肿瘤(胆管癌)
(2)胰头癌
(3)乏特氏壶腹癌──即十二指肠乳头癌
(4)肝癌栓子堵住胆管,即所谓的黄疸型肝癌
(5)癌症病患胆管旁之肿大的淋巴结压迫胆管造成胆管阻塞。
梗阻性黄疸如何治疗?
对于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治疗,主要是解除梗阻、通畅引流。在临床上,多数患者就以梗阻性黄疸来就诊,最后确诊为胰头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是治疗胰头癌及壶腹周围肿瘤的标准术式,但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甚至广泛转移,此时无论手术治疗、化疗还是放疗,效果已不明显。根据我们多年的临床经验和国际上的经验表明,对于所有的胰腺癌患者来说,发病后生存时间超过5年的不超过5%。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被誉为外科界的“珠穆朗玛峰”,因其手术难度大,切除范围广,涉及胆管、胆囊、胃、胰腺、十二指肠切除,肝十二指肠韧带清扫,同时需要进行胰肠、胆肠和胃肠三处精细吻合。
近日,我院普外科成功实施了2例全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成功解除了梗阻性黄疸,根治了胰腺肿瘤,仅仅2周左右的时间,患者痊愈,顺利出院。手术运用先进微创外科技术,采用“双主刀”模式相互密切配合、操作精细娴熟,完整切除胰腺肿瘤,精细完成三处消化道重建吻合,术中出血量仅约200ml。术后患者恢复得也非常顺利,腹部仅留下几个小疤痕,术后第二天就可以自行下地活动,无胰瘘、胆瘘、出血等并发症发生。仅仅2周左右的时间便达到了出院标准,这相比以往传统的开刀手术,大大降低了术后疼痛,住院时间缩短了一半!
众所周知,该术式是腹腔镜手术问世以来国际公认的难度极高的手术,此次肝胆外科成功开展这项技术,标志着我院普外科的腹腔镜微创手术水平已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