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大众健康
惊呆!大妈腹内长10斤重巨脾,是常人的35倍!

作者:党政办 来源:党政办 发布时间:2021/11/29 0:00:00

近日,温州市人民医院普外科胡逸人主任医师团队成功为一名罕见巨脾患者实施了脾脏切除手术。切除的脾脏,重达10斤,比一个足月婴儿的体重还要大,相当于普通脾脏的35倍。手术过程非常顺利,术中出血仅不到20ml,术后恢复也相当顺利,10天就康复出院了。

梅阿姨是个60多岁的中年女性,因为免疫系统疾病导致造血功能下降、脾脏异常增生,疾病的困扰使她10多年来辗转就医,好不容易稳定住了,结果发现脾脏逐渐增大,已经到了不得不切除的程度。起初没什么症状,但过了5、6年,巨大的脾脏已经占据大半个腹腔,严重压迫肠胃脏器,导致持续的腹部饱胀感,严重时出现呕吐、无法进食,更要命的是巨大的脾脏可能随时会因为外力撞击或腹部压力改变导致大出血而危及生命。这些年来梅阿姨反复辗转求医,希望通过手术的方法根治,多数医院因为手术难度大、出血风险高,委婉拒绝了这个高难度手术,梅阿姨和家人焦急万分、不知所措,但又面临着脾脏继续增大、随时可能出血的风险。

经多方打听,梅阿姨的家人慕名来温州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找到了肝胆胰脾外科的胡逸人主任医师就诊。胡逸人了解了梅阿姨的情况后,立即展开多学科联合会诊,组织血液内科、风湿免疫科、重症医学科等相关科室会诊讨论,为手术的顺利开展做了充分的围手术期准备,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和术后康复计划。

据胡逸人介绍,患者的脾脏占据大半个腹腔,显露视野、游离脾蒂都是相当困难的,巨大的脾脏血供非常丰富,动脉竟有小拇指般粗(正常的脾动脉约6~8毫米),周围密布曲张的静脉更是凶险,直径竟然达2-3cm(正常约5~8毫米),而且壁薄非常容易损伤,稍有不慎就会大出血影响操作。为了避免大出血,手术需要非常精准的解剖分离和默契的团队配合配合,胡逸人医师沉重冷静、动作轻柔,妥善的结扎每根血管,一步步将脾脏游离。历时1个小时20分钟,紧张的手术顺利完成,全程出血不到20ml,最终一个重达10余斤,体积为23cm x14cm x 10cm的巨脾被完整的托出腹腔。

手术后梅阿姨的恢复也相当顺利,通过普外科ERAS加速康复护理团队的精心护理,悉心指导康复训练,术后第二天梅阿姨就可以进食、下床活动了,术后5天恢复正常饮食,10后康复出院。

脾脏是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中心,大量的巨噬细胞能清除人体血液内衰老的血细胞。脾脏增大,形成脾功能亢进,就会破坏正常的血细胞,造成红细胞系、白细胞系及血小板减少,危及健康。

脾肿大一般可分为三级:

Ⅰ度:超声测值稍增大,形态无明显改变,仰卧位、平静呼吸情况下,脾下缘不超过肋缘,但深吸气时可以超过肋缘;

Ⅱ度:脾脏各径测值明显增加,仰卧位平静呼吸时脾下缘超过肋缘;

Ⅲ度:脾脏体积较中度时一步增加,对邻近器官产生压近征象。脾的前下缘可达脐水平或腹正中线,严重脾脏肿大者可超过腹正中线和脐水平线,甚至抵达盆腔。

引起脾肿大的原因:

①感染性脾大:各种急、慢性感染如伤寒、副伤寒、黑热病、血吸虫病、疟疾、病毒性肝炎、败血症、晚期梅毒等;

②淤血性脾肿大:斑替氏综合征、肝硬化、慢性心力衰竭致心原性肝硬化、慢性缩窄性心包炎、门静脉或脾静脉血栓形成;

③增生性脾大:见于某些血液病如白血病、溶血性贫血、恶性淋巴瘤等;

其它:脾脏恶性肿瘤较罕见、脾脏囊肿、播散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高雪氏病等。

 

 

 

(注:图片和文字来源版权所有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来源 | 普外科 兰小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