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已过,眼看又将迎来“秋季腹泻”的高发期,如何让宝宝不腹泻,少生病?
夏秋季节,孩子容易腹泻,特别是六个月以上至2岁以下的婴幼儿。在儿科,小儿腹泻是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小儿常见病。婴幼儿腹泻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疾病。
为什么婴幼儿更容易发生腹泻呢?万主任介绍说,这与孩子的生理特点有关。婴幼儿生长发育特别迅速,需要的营养素和热能较多,胃肠负担相对较重。而他们的消化器官却未完全发育成熟,消化功能较差、消化酶分泌较少,神经系统对消化道的调节功能还不完善,加上肠道内正常细菌失调,宝宝抵抗力差等,所以稍有饮食过多、饮食不当或受凉、感染都可引起腹泻。尤其是没有母乳喂养的宝宝,缺少母乳所含有的有益菌和抗体,更易患腹泻病。
如今细菌引起的婴儿腹泻越来越少了,大部分是病毒原因引起的。有的家长对孩子腹泻特别焦虑,其实,腹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腹泻引起的脱水。万主任提醒说,如果孩子腹泻后出现嘴唇或口部及皮肤干燥;眼周围出现皱纹,眼睛有塌陷感,眼泪少;有的小婴儿可有囟门塌陷;脸色苍白,长时间不尿尿;肚子扁扁或一下子腹胀,有的小孩还会没精神,没力气。这些都可能是孩子脱水的表现,家长一旦发现,不仅要马上给孩子补水,还要及时送医院就诊。
秋季腹泻由轮状病毒引起,虽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有明显的季节性,其感染高峰期为秋冬季,故又称秋季腹泻。我国l0-12月为发病高峰。轮状病毒可通过空气传播,在孩子接触到被轮状病毒污染的手、玩具等也可被感染,故有很强的传染性。
秋季腹泻常伴有呼吸道症状,患儿往往会先感冒发烧,接着再出现腹泻。在感染轮状病毒后1—3天发病,常伴有呕吐、发热现象。病后第2天出现腹泻,大便每日10次左右,典型的轮状病毒肠炎为水样便或蛋花样便,可有少量黏液,无脓血,无腥臭味。秋季腹泻为自限性疾病,腹泻多在病后4—7天自愈,少数孩子腹泻可持续20多天。所以,有些家长迫切希望孩子一两天内就止泻,并不现实。目前对于轮状病毒尚无特效药物,主要采取对症治疗,用病毒唑、干扰素等有一定效果,但一般不用抗菌素。同时,注意纠正孩子脱水情况,按时喂水或口服补液用的含盐溶液。还可以服用一些肠道微生态制剂,如合生元、培菲康、妈咪爱等。并用口服肠黏膜保护剂,如思密达或肯特令,但请家长注意,不要擅自给小孩服用止泻药。
在小儿腹泻易发季节,家长特别要做好预防工作。要注意宝宝的清洁卫生,饮食卫生尤其不能忘。另外,不要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交叉感染。平时可多带孩子去户外活动活动,多晒晒太阳,以增强孩子的抵抗力。
家长们听得格外仔细,还不住点头。讲座结束后,不少家长还针对自家宝宝提出咨询。
院办 邵丽芝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