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针、发药、输液……每天重复做着这些琐碎的工作已经20余年,但她从来没有一丝懈怠,因为她知道这些看似普通的小事其实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救死扶伤,帮助更多的人”是她当初从业时立下的誓言,这些年,她不忘初心,坚守岗位,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更以实际行动帮助更多的人。从1998年开始献血,至今已累计献血4000余毫升。在紧急关头,她毫不犹豫地捐献血小板给一名白血病患者,赢得一片赞誉。她就是温州市人民医院血液肿瘤科护士胡丹艳。
她说只是做了一件普通的事
这是2007年的事情了。胡丹艳还记得那名才二十来岁的白血病患者,“因为她反复住院,很多医生护士都认得她。”胡丹艳说,那天,这名患者又发病了,在做完化疗之后,她的骨髓造血功能受到了影响,导致血液中的血小板减少。要知道,血小板减少的后果挺严重,自发性出血的可能性会很大,而且还会血流不止。当时,她的视网膜已经出血,一旦颅内出血,就会危及生命,因此,当务之急是给她输血小板。“现在捐献血小板已经很普遍了,但在十多年前,捐献血小板的并不多,一时之间难以找到血型匹配的血小板。”胡丹艳说,她的血型刚好跟患者的血型匹配,看着患者、家属绝望的样子,她想都没想就做出了捐献血小板的决定。
那是胡丹艳第一次献血小板,她说刚开始感觉嘴有点麻,还有点恶心,但她还是坚持了下来。当患者得知是胡丹艳帮助了她时,拉着胡丹艳说了好多感谢的话。可胡丹艳却觉得不过就是做一件普通事。
坚持献血20年
胡丹艳第一次献血是1998年,当时是单位组织献血,刚工作四年的她就跟着好多同事一起去献了。直到2005年,调到了血液肿瘤科之后,她的献血才固定下来,每年献一次。“大概是因为进了血液肿瘤科之后,对临床用血有了更深的认识吧,献血便成了一个习惯。”胡丹艳说,截至目前,累计献血量4000余毫升,其实距离“献血达人”还很远。不过,她坦言,献血这件事,做了,能帮助别人,就已经挺开心了,不用刻意去拼量、拼次数。而且也不用特别为难自己,非为了献血而去献血。像她去年因为生病,体质变差,她就没去献血。“这种情况下去献血,对自己不好,而且血液的质量也不高。”身为医务工作者,胡丹艳知道献血对身体是有一定好处的,她说,“红细胞的寿命是120天,你不去献血,它也会自然死亡。而献血会促进人体造血,并且降低血液的黏稠度。”
像献血一样,胡丹艳的“动员”也没那么刻意。如果碰到献血的相关话题,她就会跟大家讲献血的好处,大概就是她的专业与真诚打动了周围的人吧,还别说,真有人在她的动员之下加入了献血队伍。
能帮助别人她就开心了
“医院有个‘血友病’联谊会就是我们科室发起的。”胡丹艳说,血友病是一种凝血功能障碍的出血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损伤后出血不止。“我们每年都会举行联谊会,进行科普宣教,教患者正确注射药物等,这几年,加入进来的病友越来越多。”因为不少病友的家庭条件不太好,长期打凝血针对他们来说负担很重,为此,科室还联合社会上的爱心人士捐款,为这些患者买药。
胡丹艳说,她并不觉得做这些事有什么特别,本来就是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职责所在。“还是那句话,能帮助别人我就开心了。”说完这句话,胡丹艳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了。来源:温州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