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能在早期被发现的为数不多,目前,全球肝癌病人能通过手术治疗的约仅占30%。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二步肝切除术(简称alpps)为部分晚期肝癌患者带来生机。
今年6月,我院肝癌诊治中心对一位晚期肝癌患者进行了全市首例的微波消融改良alpps手术,病人术后恢复良好。
alpps术到微波消融改良alpps术的成功应用,不仅降低了手术风险,更是在我市的肝癌诊治领域跨越出了一大步,为肝癌晚期病人带来曙光。
发现患癌两个多月
微波消融改良alpps术顺利切除病灶
今年5月底,市民陈先生拿着检查单来到我院肝癌诊治中心,医生拿着报告单一看,老陈患有巨大右肝癌伴多发子灶,前期辗转了几个医院,做过肝动脉化疗栓塞,但剩余正常的无瘤肝只有377ml,小于标准肝体积的30%,若是直接切除,剩余肝体积会无法维持正常的生命所需,术后容易出现肝衰竭。
老陈的病情无疑是个难题。接诊医生胡逸人在细细检查、分析病情,并将现有的肝脏影像资料进行3D数字化,多次术前规划模拟手术后得出结论,他的肝肿瘤虽然巨大且伴有子灶,但剩余的左外叶肝脏完全正常,且肝血管没有被肿瘤侵犯,具备根治手术治疗条件,或许可以尝试用微波消融改良alpps术。
在老陈和家人首肯之后,6月上旬,老陈接受了微波消融改良alpps术的一期手术。在腹腔镜下先结扎右肝门脉,通过微波消融针的高温辐射破坏,物理阻断了肿瘤所肝脏在和无瘤区域肝脏的连接。一期手术后,所有的门静脉营养都供应左肝,使无瘤的左外叶体积迅速增大,两周后,剩余肝由原本的377ml增至622ml,已超过该患者标准肝体积40%,达到能够安全进行二期手术——扩大右三肝根治性切除的条件。由于一期手术全部在腹腔镜下微创完成,并将原来的劈肝改为无血微波消融离断肝,术后不需留置引流管,术后当天就能下地行走、正常进食,耐受性好。
6月下旬,老陈成功接受了改良alpps术的二期手术,将病灶整体切除。三天之后,他已能恢复下地走路,没过多久顺利出院,目前恢复情况良好。
接诊医生胡逸人介绍,改良alpps术和传统alpps术的区别在于,将第一期手术从开腹变为微创,劈肝改为无血微波消融离断肝。传统开腹alpps术有较大的出血、胆漏风险,死亡率约20%,让不少原本具备手术条件的病人望而却步。改良alpps一期术后死亡率为零,在腹腔镜下结扎病肝所属门脉,微波消融、隔离病肝和健康肝,大大降低了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发生,二次手术耐受性好。
肝癌前期不易被发现
高危人群应定期体检
胡逸人说,目前肝癌较为常见的门诊病历大多是体检发现,或病人感到右上腹隐痛不适去医院就诊发现。肝脏位于右上腹深处,肋骨下方,一般大小的肿块几乎摸不到,也不会引起不适。一旦出现腹部的隐痛不适了,检查出来多是十多厘米偏晚期的肿块。
肝癌,对于高危人群犹如一颗不定时炸弹,特别是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病人,应定期复查肝功能、乙肝病毒、乙肝DNA,验血,每半年做一次B超,及早发现可能的病灶。
此外,乙肝患者要注意不能酗酒。乙肝加上酒精肝、肝硬化、脂肪肝,患肝癌的几率会有所上升,因此日常的休息要规律,不能熬夜。
乙肝难以根治,乙肝患者肝癌预防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