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大众健康
父母要长期吃阿司匹林了,警惕消化道出血

作者:保健科 来源:保健科 发布时间:2020/7/20 0:00:00


提到阿司匹林,对于消化科医生来说,首先想到的是消化道溃疡,更严重的是消化道出血。在消化科的重症监护室,消化道出血患者往往能占据半壁江山,而遇到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我们往往也会首先明确患者是否在服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广泛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常说的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和外周动脉疾病的治疗。尤其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不稳定性心绞痛及心肌梗死)和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常说的冠脉放支架)的患者还要使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但抗血小板药物是一柄“双刃剑”,阿司匹林一方面能抑制血小板活化和血栓形成,但另一方面会损伤消化道黏膜,导致溃疡形成和出血,极严重时可致患者死亡,其他抗血小板药物如氯吡格雷也能加重消化道损伤,联合用药时损伤更为严重。

有数据显示,在应用阿司匹林的患者中,约15%~30%会发生消化性溃疡,其中2%~4%可能发生溃疡出血或穿孔。

阿司匹林对胃肠道黏膜的损伤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可以在局部作用,阿司匹林直接透过胃肠道黏膜上皮细胞膜进入胞体,促使胃肠道上皮糜烂、溃疡形成;二是系统作用,主要是阿司匹林抑制了对胃黏膜具有保护作用的前列腺素的合成,进而引起胃黏膜血供减少,进一步损伤黏膜上皮,导致糜烂、溃疡形成。

哪些人口服阿司匹林更容易导致消化道损伤?

1.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Hp感染可加重阿司匹林的消化道损伤作用。因此,在开始长期抗血小板治疗之前,如有条件建议患者应检测并根除Hp;

2.年龄≥65岁,尤其7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

3.有消化道溃疡(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或出血病史;

4.剂量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阿司匹林的抗血栓作用并不随剂量增加而增加,但消化道损伤作用随剂量增加而明显增加。曾经见过一个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自行每天口服2倍正常剂量的阿司匹林,只因为担心阿司匹林效果不够;

5.联合抗血小板治疗(如氯吡格雷);

6.联合抗凝治疗(如华法林);

7.联合使用其它非甾体抗炎药;这类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双氯芬酸、布洛芬、尼美舒利、罗非昔布、塞来昔布等;

8.联合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 

Hp感染为本身就是消化性溃疡重要的发病原因和复发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再同时口服阿司匹林,产生消化道损伤的概率大大增加。

我们的父母不得不服用阿司匹林时,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减少阿司匹林的胃肠道损伤,而以上8种危险因素,我们能做的也只有是检测幽螺杆菌,并对其进行清除,其他的几个危险因素我们已经没法改变,或者是由医生来根据病情决定。

目前推荐的筛查方法为13/碳14呼气试验、粪便Hp抗原检测。检测前需要停用抗生素及铋剂至少4周,停用PPI至少7d。

另外,对于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高危人群应口服抑酸药物或胃黏膜保护剂,首先推荐PPI(拉唑类药物,比如雷贝拉唑,泮托拉唑)。

最后要告诉大家的是:在服用阿司匹林的过程中,医生和患者均需要注意监测和观察消化道不适和出血等不良反应,尤其在用药最初12个月内,重点是有高危因素的患者(以上8种危险因素),需要注意有无黑便或不明原因的贫血,以早期发现不良反应。再次建议患者应检测并根除Hp,并每1~3个月定期检查便潜血,这是简单、经济而又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