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党建风采
“我与百年医院”——我眼中的医院

作者:党政办 来源: 发布时间:2013/9/4 16:40:10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假如给你二十年的时光,你会怎样?给医院以百年时间,又会如何?时间会创造奇迹。
   
二十年,我们医院从二级甲等医院到三甲医院。二十年,我从住院医生到主任医生。20139月,对我们医院来说,是百年院庆的日子,而对我而言,则是工作满二十周年的日子。
   
时间如白驹过隙,飞逝而过。二十年前,我刚刚大学毕业来到了当年的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转眼间,二十年过去了,我们迎来了百年院庆的喜庆日子。二十年间,医院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幸见证了这二十年的变化,我感到幸运与高兴。最为高兴的是我们虽然物是人非,老同志退休、新员工进院,科室、专业的接力棒在不断传接,但是对医学知识不断传承、创新的精神,对专业知识精益求精的钻研态度始终植根于一代又一代的温人医人心里。
    
追忆当年,恍如昨日。记得当年医院提供给外地年轻医生集体宿舍,45人一间,我住在化验室三楼的简易房(现在的科教科、财务科的位置),大热天,就算是晚上呆在宿舍里,也像在蒸桑拿,电风扇吹吹,除不了热气,到下半夜才稍显凉快。但是年轻人不怎么在意,在宿舍谈谈白天科室的事,有时谈学校的事,日子过得很快乐。有时大家晚上看看书,我们喜欢到科室里看,以至于好几次,总值班都以为我们下班没关灯。那时总觉得时间过得很快,不够用,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后来慢慢,大家都成家,搬离了宿舍,但那段时间是最让人记忆犹新,现在想来依然让人热血沸腾。时间没有辜负我们,当年的住院医师,都成长为主任级医师了,为医院建设添砖加瓦,当年的室友阮国模还通过竞聘当了副院长,从专业和管理方面都在为医院贡献聪明才智。最有意思的是,当年同宿舍5人,居然有4人都找了本院医护人员做老婆。我们是得怀着感恩的心感谢医院当年接纳我们,使我们多年寒窗苦学的知识有用武之地,也感谢这么多年在医院大家庭里的成长,使我们成为当年所崇拜的业务骨干。更应该感谢的是医院为我们提供了贤妻,这是给我们最好的福利。
   
记得刚进院,在骨科轮转时,骨科年轻人居多,学术气氛很好,同事关系特别融洽。彼时创伤病人很多,因为住在医院,所以半夜被叫到急诊清创、甚至到手术室做手术的概率很高,大家都很兴奋,因为跟在游逸丰、王鹤林、朱珉珞等主任后面去做急诊手术是件令人期待的事,因为他们诲人不倦,使年轻医生能学有所得。朱珉珞主任是带教老师,至今仍记得他给我带教骨折总论的时候,表达清楚、条理清晰、深入浅出、循循善诱。2010年医院为申请温州医学院教学医院,因为我有医学院理论授课的经验,所以科教科让我为即将上台说课的朱珉珞主任提提意见,坐在台下的我重温朱主任的《骨折总论》课程,似曾相识又亲切无比。正因为传承,所以我们得以成长。
    1994
年开始,医院与香港关怀行动小组合作,为温州市儿麻、脑瘫病人免费手术、康复。我们93年进院的轮转医生成了院方配合小组的主力,当时的阮国模、任爱群、朱建龙、陈翔、程鹏、赵峰等医生每天不停地跟着香港专家查房、手术,香港专家工作时间超长,而我们的医生,还要在香港专家休息的时候,写病历。当时病人入院手术出院最短的只有三天,开化验单、术前准备等写病历的压力很大。正是那段夜以继日的工作,他们的理论及手术水平都得到了飞速的提高。我呢,跟着香港康复专家查房、做物理治疗,一天到晚,中午根本没有时间休息。虽然忙得晕头转向,大家都毫无怨言,认真工作的态度给港方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也与香港专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医院正是有这样一批又一批热血青年,才显得生机勃勃。
    2010
2011年晋升三甲跌宕起伏的曲折经历,让人记忆犹新又感慨万千。从最初的不被看好,希望渺茫,到第一年初评铩羽而归,再到次年复评实至名归。其中经历的艰难准备,都倚仗全院职工精诚配合与齐心协力,也离不开日常工作中每位医护人员对专业精益求精的追求。绝望中寻找希望,不仅仅体现在我们医生为病人解决病痛,也体现了我们医院永不放弃的人文特点。
   
二十年,我亲身感受到了医院发生的巨大变化,百年历史,沉淀的人文精神,岂是我尽能领悟?但正是一代又一代职工的成长,促进了医院的发展。医院的发展,也同时反馈给每位职工更好的发展平台。每位新员工秉承今日我因医院骄傲,明日医院以我为荣的信念。时刻践行“崇德崇新、至精至诚”院训,则我院的明天将会更加辉煌。  (针灸推拿科  胡建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