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媒体报道
关“健”对话|温州市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余颖聪:仁爱为怀 只为那一面之缘的感动

作者:温州晚报 来源: 发布时间:2022/9/23 15:37:11

   提到温州市人民医院,大家会想到两个字:“爱心”。明年将迎来110年华诞的温州市人民医院,一直坚持“仁爱”文化,润物无声、厚积薄发。该院的急诊科,更是将“仁爱”文化发挥得淋漓尽致。据温州市急救中心平台数据显示,温州市人民医院院外猝死救治成功率连续两年名列全市第一。

   仁爱为怀,只为那一面之缘的感动。对于急救,温州市人民医院副书记、院长余颖聪有着更深的体会。

嘉宾名片

  余颖聪,温州市人民医院副书记、院长。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浙江大学消化内科硕士、博士研究生,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学硕士。上海大学及温州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浙江省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温州市新世纪5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人才。

 一场急救 至少有7个科室参与    

记者:温州市人民医院的急诊急救是如何拿到这份“优等生”成绩单的?    

余颖聪:对于院外猝死患者,送我院抢救,恢复自主循环成功率是43.81%,远高于国内的平均水平25%左右。温州市急救中心平台数据显示,温州市人民医院院外猝死救治成功率连续两年名列全市第一,这是包括所有省市级医院在内的排名,非常不容易。    

  这主要得益于我院着力构建“仁心”“仁术”的急诊急救大平台,深度融合胸痛、卒中、创伤、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心肺脑复苏、中毒等救治中心,形成院前院内急危重症救治闭环管理体系。    

记者:前不久,一个12岁的小女孩从高楼坠落,是温州市人民医院为她进行了成功救治。在急救的背后,碰到了哪些难关?    

余颖聪:急诊急救大平台建设需要聚焦多学科合作的协同配合。这个小女孩从高楼坠落后,胸腹腔内多脏器破裂、出血,合并骨盆骨折。急诊手术涉及心胸外科、骨科、血管介入外科、普外科等至少7个科室。手术谁先做?做到什么样的程度?术中生命体征如何稳定?构建急诊急救大平台,就是由急诊牵头,实施院内学科团队化治疗。面对车祸、高坠等多发伤急诊患者,由急诊高年资医生“把舵”整体治疗,在救治过程中,维持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且整体把控各环节的质量,推进各学科合作的无缝衔接。之前的那名小女孩经过我们多学科的通力合作,历经6个小时手术,终于成功得到救治。


全国首家5G+AR 急诊也可远程指导   

记者:在急诊的流程改造方面,有着哪些创新?   

余颖聪:“人民医院为人民”,我们的医疗服务不仅仅应对疾病的治疗,更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文关怀。   

  以娄桥院区为例,急诊区域就像一家独立的医院,急诊抢救室跟CT室的距离不超过10米,分诊台、化验、药房、抢救室、CT室一应俱全,有序而又集中。这些都是为了应对急诊病人“急”和“危”的特点,我们同死神比速度,与病魔抢时间,不断思考和探索如何将患者的检查时间缩短,如何提升救治效率。   

  此外,我们利用信息化技术、积极探索“5G+AR”医疗应用,获得国家工信部、国家卫健委试点项目立项,我们推出了全国首家5G+AR急危重症协同救治会诊中心,实现会诊“协同化”,远程指导基层医院、院前、院内急诊救治和院内专科协作。我们和泰顺县人民医院达成了“山海工程”的帮扶合作,通过急诊急救多学科的大平台,成功抢救了突发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导致休克甚至心脏骤停的多例危重患者,进一步提升患者改革获得感、幸福感,得到了一致好评。

“急救明星”对仁心仁术的坚守   

记者:你们的急诊团队阵容强大,都有哪些“急救明星”?   

余颖聪:手术台上的无影灯,映射着我们医生们的医者仁心。    

  医疗分管院长陈新国是原急诊科主任,他带领团队致力于急诊急救大平台建设,对心肺复苏后的病人、上ECMO的患者等,都是团队专人管理,日夜坚守的,比如急诊科副主任陈玲珑,就在患者身边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对于危险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瓯越名医郑亮主任、郑恩典、任爱群等主任急诊行床旁胃镜下治疗,联合血管介入外科、普外科等诊治,病人均取得满意结果。   

  普外科主任医师胡逸人博士,不仅救治许多外科急症、更是突破肝癌治疗禁区、对侵入到下腔静脉距离心脏口仅两三厘米的肿瘤,进行精准切除、给患者生的希望。在创伤救治方面,骨科王大风副主任对凶险的股动脉破裂急救修复、脑外科吴昊主任等对脑出血、脑外伤等的救治,都有着扎实的临床经验。   

  特别要提的是瓯越名医王毅主任带领下的心内科团队,陈晓曙主任、陈皓副主任医师等对心梗患者的抢救,他们常常是穿着十几斤的铅衣汗流浃背不知疲倦。陈皓的微信头像是一颗健壮的心脏,目前已经加了1000多名患者,每天工作之余,他就义务为这些病友们答疑解惑。陈晓曙主持的“心血管病早筛与干预”公益项目,连续两年获得“全国先进”荣誉称号。   

记者:在无数场急救中,有哪些是令您感触特别深的?   

余颖聪:就在前不久,我们急诊接收了一名89岁阿婆,被家人发现不能言语,左肢无力2小时,经初步问诊查体考虑急性脑血管病,立即启动脑卒中绿色通道,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迅速赶到,通过快速的CT扫描初步诊断为脑梗死,排除溶栓禁忌后,医生和家属简要介绍了患者病情及溶栓治疗的获益和风险,患者家属当机立断:溶栓。仅半小时后,阿婆原本不能动的肢体就抬起来了。   

  医疗最难的不是技术,而是给医生一个冒险的理由。这个时候,我们最需要的是患者和家属的理解和信任。对我们医生来说,仁爱为怀,只为那一面之缘的感动。   

  您若性命相托、我必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