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媒体报道
温州市人民医院普外科医生胡逸人—— 突破手术禁区 为生命“开路”

作者:温州日报 来源: 发布时间:2022/7/19 9:32:47

W020220421327969430136.jpg

当近乎无所不能的手术刀遇上癌症,更多的还是无能为力,因此在人类与癌症漫长的战斗中,探索仍在持续。

胡逸人,是众多探索者中的一员。扎根温州市人民医院肝胆胰胃肠外科18年,从早年间“开大刀”到如今的微创消融技术,他说,他一直在探索的是如何让肿瘤病人活得更久一些,生存质量更高一些。

面对生死较量,有70%的肝癌患者发现就是中晚期,却连手术的机会都没有。2019年起,胡逸人带领团队引入“晚期肝癌转化治疗”,创新以不同的治疗组合,在控制肿瘤的基础上为后期手术创造机会。这一波大胆“试水”,已成功为11例晚期癌症患者,重新打开了“生门”。还有十多例,在“与瘤共存”中得以延长生命。

W020220719345538881319.jpg

癌栓长到了心脏口

肝癌手术“天花板”这样被打破

右肝肿瘤入侵到下腔静脉,紧贴着心脏,距离心脏口仅两三厘米。这是什么概念?胡逸人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心脏就像发动机,肿瘤侵入到发动机后,每一次心脏跳动,就会向全身血管喷出肿瘤细胞。

没有特效药,手术无法清除干净,六个月内复发概率达到95%,像这样的晚期癌症患者,是连通向手术室的门都被关上了。

转化治疗,打破了手术禁区,为这名60岁的患者带来了希望。

据胡逸人介绍,在对患者进行靶向+免疫+tace治疗5个周期后,其肿瘤指标下降到接近正常,通过磁共振发现,大的肿块90%已经坏死。通俗来说,这时患者体内的肿瘤就像一座“休眠”的火山,暂时不会继续恶化及转移。

在各项条件完备的情况下,医院外科联合麻醉为患者施行右半肝切除及下腔静脉切开取栓。术中,连通心脏的血管被夹住后,相当于全身少了一半的血,血压快速下降。依靠麻醉医师对其维持正常循环,外科医师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切除癌栓。最终,经过近5个小时的手术,患者被成功治愈。

“这一类手术,被称为是肝癌手术的‘天花板’,根据相关报道,目前国内开展成功的也只有个例。”胡逸人说。

W020220719345538974149.jpg

胡逸人(左一)主刀开展腹腔镜下肝癌微波消融术。


从肝癌到消化道肿瘤

转化治疗下的手术禁区突围之路

只有突破,才能生存下去。从2019年起,胡逸人就开始带领普外科团队,探寻一条晚期消化道肿瘤的突围之路。

胡逸人还记得,第一例的“试水”,并没有转化成可以手术。但试水并未停止。

直到2020年,一名肝内主干癌栓+右肝巨大肿瘤患者,经过转化治疗3周后,团队惊喜地发现其肿瘤指标下降,两个月后,部分肿瘤坏死,成为该院第一例成功转化能开展手术治疗的病例。

经过临床摸索,胡逸人越发了解适合转化治疗的病例特性。转化成功手术的病例从0到1,从1到11。与此同时,还有十多例的患者,通过转化治疗尽管未成功转化手术,但实现了控制肿瘤的目标。

“转化治疗,是给原本没有手术机会的患者,增加了一次手术机会。”胡逸人将此称之为让肿瘤病人“绝处逢生”。

于是,这一治疗方式进一步延伸至晚期胃癌、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而且都发挥出了明显的作用。

胡逸人告诉记者,转化治疗,能够让原本70%不能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有20%通过转化达到手术根除治疗的效果。这将大大降低晚期癌症的死亡率。




人医手记

我在第一现场 为生命而战

选择成为一名医生,我想做的就是能够用自己所学的技术,救更多的人。虽然时至今日,我们仍要面对疾病有时会打败我们的真实,但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那种从不放弃、并肩作战的场景每一次都会让我很触动。

还记得前几年,一名年轻的肝癌患者,在做过一次手术后又复发,但他的求生意志非常强,他是家中的独子,最后父母卖房带他赴外求医,做了肝移植手术。不幸的是,术后不到一年,这名患者还是离去了。作为一名外科医生,身处人与癌生死战斗的第一现场,像这样的无力感时常会伴随着我。但这也更会激发我的斗志,我会更迫切地去寻找适合肿瘤患者的治疗路径,让他们能够活下去。

这些年,无论是腹腔镜技术还是肿瘤药物,都有了很大发展。面对癌症这场终极战役,无数的外科医生前赴后继,向着生命禁区挺进。在病房里,我们也能看到,每一个为了生命而战的患者,如此坚毅和勇敢,他们的家人给予耐心而温暖的陪伴。当每一个人都拼尽全力,我想,人癌之战,总有一天会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