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媒体报道
瓯视频丨温州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医生陈大可:手术不能盲目创新,要做精、做细

作者:温州日报 来源: 发布时间:2022/8/10 9:40:34

W020220421327969430136.jpg

身体里的小小结石不起眼,有时却能要肾,甚至要命。怎么用最小的代价,把结石清除?这是温州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陈大可在手术台前,探索研究近30年的事。

每年要做三四百台治疗结石、肿瘤和男科手术,陈大可已是资深“清道夫”。30年,见证泌尿外科领域医疗水平不断发展,他有着自己的手术理念——医疗水平日趋成熟是好事,但手术不能盲目追求创新,而要做精、做细。

W020220810511056267131.jpg

陈大可(右)为病人做手术


手术从能做,到做好 需要不断积累实践

陈大可说:“很多人觉得结石是小毛病,它确实不像癌症、心血管疾病般凶险。但是,感染的结石会要命,出血的结石会要肾。”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他多年从事泌尿外科的临床经验。经历千奇百怪的病例,有一种情况会使这位“清道夫”每每遇到,就异常谨慎,打起十二分精神对待。

复杂结石,在手术中容易出血,术后容易伴随并发症。这是“要肾”“要命”的两大安全隐患。

前阵子,陈大可诊室来了一位从贵州千里迢迢来温求诊的年轻姑娘小岑。在常规检查、CT拍片后,陈大可看到检查报告和影片成像立即说:“你现在重度肾积水,肾多发结石,要马上住院手术。”

小岑的肾盂被巨大的结石堵住,肾盏扩张成4个空间,病情复杂。

术前,陈大可要解决的问题是精准找好经皮肾镜手术的穿刺位置。他定位在小岑的肾中上盏穿刺,高于肾盂输尿管开口,便于处理输尿管内的结石。

术中,如何透过4个肾盏“障碍物”,精准定位到肾盂中的结石、粉碎它,是陈大可要面临的技术关。同时还要将手术对人体的影响降到最低,避免出血。陈大可花了3个多小时,将一台手术精准、果断地完成。

术后,最怕的是感染。不出意料,复杂的病情、长时间手术让小岑出现了术后并发症。好在经过科室联合全力诊治,小岑在术后第5天顺利出院了。

像小岑这样有复杂结石病情的求医者,陈大可也时常遇到。面对此类情况,需要医生强大的技能和经验支撑。陈大可坦言,现在的结石手术,技术“门槛”不高。但是从“能做”,到“做好”是需要不断实践积累的。


与医疗水平共发展 微创“精准度”提升事在人为

1998年,陈大可作为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新医生入职,他深深记得,当时科室只有7人,他是第8位。他跟着主任做的结石、前列腺、肿瘤等开放式手术,那时甚至还没有微创概念。

伴随着医疗技术发展,泌尿外科从创立科室后经过三代医生的努力,如今,已有医护和技术人员逾50名,每年手术量超2000台。泌尿外科发展为两个病区:泌尿结石中心,共82张床位;泌尿外科门诊以及男科诊室。

在此基础上,医院发展了经皮肾镜碎石技术及输尿管软镜碎石,为温州开展此类技术最早及最多的医院。随后,科室顺利开展省内先进技术,多通道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技术治疗肾鹿角形结石、输尿管软镜治疗输尿管上段以及肾盂肾盏内结石。

手术全部微创化,是泌尿外科临床的一大发展特点。陈大可始终认为,手术能不能做精细,是衡量外科医生职业水平的重要“度量衡”。一方面,他将注意力转移到学习运用先进仪器和技术提升中;另一方面,通过量变到质变的实践经验,让自己的手术技能无限接近“教科书”式操作。

即便是老“清道夫”,陈大可面对复杂病情也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他感触道:有病情早治疗,能让医生能用最小的代价驱除疾病。


人医手记

摸着石头探索,对未来我有信心

可以说,我是温州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这30年发展的见证人,期间我也在不断成长。

医疗发展持续加速,突飞猛进,医疗器械不断更新就是成果之一。医生最好的助手是器械,它们降低了新医生的学习曲线、缩短了学习周期,这是好事情。反过来说,当前的手术微创化对医疗器械也有着更高的发展要求。

手术对器械有要求,对医生也有要求。作为一个“老医生”,在手术领域,我关注并探索如何降低并发症、降低药物的副作用,争取用最小的创伤和副作用把病治好。

我们医院泌尿外科肿瘤治疗方面,通过“引进来”与更多国内一流的泌尿系肿瘤微创团队合作,让温州地区的患者不用往外跑,同时自身不断吸收先进技术,发展临床治疗。

可喜的是,在靶向药与免疫治疗药物大量上市后,对肿瘤患者的帮助非常大。肿瘤也可以通过精准治疗痊愈或延缓病情恶化。

30年,泌尿外科的多次发展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不断改进、精进。我相信不久的将来,肿瘤治疗难题会被攻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