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温州市人民医院迎来了建院100周年。迎接百年院庆,医院会有怎么样的庆典活动?其实,早在半个月前,不少市民就已经感受到了这家百年医院独特的院庆方式——免费挂号半个月。昨天上午,该院又在松台广场开展大型义诊活动。一家医院里涵盖26个科室的专家齐齐亮相义诊现场,这在温州的义诊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这些,无不折射出这家百年老院的核心价值观——“以病人为中心”。这不仅是一句口号、一次培训所能体现的,更多的则是融入温州市人民医院的血脉和文化中。现在,就跟着记者的脚步一起去探寻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多种方法让患者少受痛苦
做泌尿外科手术
从休息1个月到休息3天
前几天,在门诊中,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鲍文朔碰到一个病人,该病人曾经在上世纪80年代做过取肾结石手术。他的伤疤在一侧肋骨位置,长度足足有十几厘米长。旁边的几个病人看了吓一大跳,问现在做肾结石手术,还需要开这么长的刀吗?鲍主任笑说,现在做肾结石都不需要开刀了。而且最重要的是,以前手术后需要卧床休息1个月,现在3天就可康复出院了。
一台手术,反映时代的变迁,也更加反映了医学的进步,以及医院在为减少患者痛苦方面所做的努力。
进入微创时代,很多市民都知道现在很多手术不需要开刀,只需要在身上打几个小洞就可以了。而在泌尿外科的手术中,连小洞都不需要了,直接从尿道口进入;没有了以前的手术刀,现在用的是直径仅为3毫米的“软镜”:由于肾脏里面有多个完完全全的小“房间”,这种特殊的工具,就是能在进入肾脏后,头部可以180度进行弯曲,通过多方向操作,也就是能做到360度无死角地清除肾结石了。
不麻醉也能无痛苦地做胃镜吗
不仅能,而且还能边检查边说话
有一些检查,你不得不做,却需要鼓足足够大的勇气去做。首当其冲的就是胃镜检查。
普通的胃镜检查,让你呕吐到底;做无痛胃镜吧,老年患者又担心麻醉风险。但是在市人民医院做胃镜,却可以跟其他如B超、拍片检查一样,感受不到太多的痛苦。这是为什么?
该院消化内科主任郑亮介绍,因为考虑到病人的感受,他们特意引进Olympus鼻胃镜,该镜直径只有4.9mm,仅普通筷子头端粗细,是目前全市所用最细的鼻胃镜。超细镜子通过鼻腔经咽部进入食道及胃,避开了对舌根部的刺激,病人在检查中几乎没有恶心、呕吐等不适感。另外,在检查中医师还可与患者进行交谈、沟通,缓解了患者的紧张情绪。
最近,郑亮主任所带的一硕士生研究了高龄老年患者普通胃镜、麻醉胃镜、鼻胃镜检查的身体反应,结论是鼻胃镜极大地减轻了患者胃镜检查时的痛苦感,有心脑血管方面疾病的高龄老年患者特别得益于鼻胃镜检查,她的毕业论文在省市专家组织的论文答辩中获高度好评。
肝结石取不干净怎么办
小小银针有神威
近日,有个患肝内多发胆管结石的病人在市人民医院普外科顺利出院。原来,该病人之前去上海做了四五次手术,但是由于结石多,且藏匿得太深,每次都留有结石“尾巴”,怎么也取不干净,于是经常复发疾病。此次,市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潘江华却轻而易举地把他剩余的结石一扫而光。有什么诀窍吗?
对此,潘主任介绍,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其实他们只是借助了一种特殊的工具——胆道子母镜。这种工具直径特别细,比普通的胆道镜细了一半,直径只有2.65毫米,可谓是细如银针。它可以从十二指肠进入,还可以顺着各种管道,如PTCD穿刺管、T管等进入。找到结石后,通过钬激光碎石,结石也就无处遁形了。而且针对很难碎的高位肝内多发结石,也一样做到快速、有效,明显缩短住院康复时间。
急诊科医生=全科医生+专业特长医生多面手诠释“时间就是生命”
市人民医院被授予“温州市交通事故急救绿色通道中心医院”称号。对于急救,更加凸显了他们的人性化服务。
前不久的深夜,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接到了一名车祸病人。在急救过程中,病人除了有全身骨折,还因为之前就有心脑血管疾病,出现心律失常,需要临时安装心脏起搏器。在以往,就需要临时通知心内科医生过来安装临时起搏器。但是,如今,该急诊科医生当中就有专攻心脑血管疾病的,当场就给病人进行了安装。不同的手术,由一个医生完成,这让病人家属连说“真快速”。
该院急诊科主任陈新国介绍,1988年,市人民医院刚刚成立急诊科时,还没有固定的急诊科医生,所有的医生都是各个科室轮转的。每当有急诊病人送过来时,医生都需要单兵作战。而且如果需要其他科室医生会诊,还要半夜把这些医生从家里叫过来。自2006年开始,在他的带领下,急诊科开始组建专业化团队,围绕一个危重症病人,就有一个抢救小组。而且一个急诊科医生不仅是全科医生,还有专科特长,一个急诊科医生可以在神经内科、消化内科、心内科方面有专长。目前,他们的急诊科也是全市唯一一个全部由急诊科专业医生上岗的科室。
“迷你宝宝”见证 “瓜熟蒂落”背后的艰辛
每年,在市人民医院的产科有一万多个新生儿出生。生命的诞生是瓜熟蒂落的过程,但是对不少人来说,在这背后,还有很多艰辛;十月怀胎的过程中,包含了妇产科、新生儿科以及超声科等医护人员特别的呵护。
8月28日,平常的一天,忙碌的工作开始了。市人民医院医师办公室里突然传出一阵欢呼声。原来是黄女士一家来了。只见黄女士的孩子正在展示才艺:背诗歌、英语……两周岁多的孩子,能做到这些,也许你会觉得不足为奇。但这个孩子当时只有25周就早产出生了,现在却这么健康、聪明,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
孩子的母亲黄女士曾是市人民医院妇产科的一名复发性流产患者,曾先后三次于孕5个多月时自然流产,她的宫颈曾因肌瘤做过手术,伴宫颈机能不全。第4次怀孕17周时,宫颈肌瘤复发,该院妇产科主任医师沈晓露给她做了“宫颈肌瘤剔除术加宫颈环扎术”。好不容易等到25周,由于肌瘤增大,黄女士还是早产了,当时新生儿体重仅有1.56斤。经过新生儿科的精心呵护,这个“迷你宝宝”顺利闯过了诸如颅内出血、视网膜病变、肺炎、各器官发育不好、呼吸困难等难关,3个月后健康出院。
近期,该院又推出在三维超声下的声学造影,主要用于评估输卵管的通畅性。这样的情况下,马上要准备怀孕的女性就可以不用担心被射线影响了。
心内科医生 既能上演“生死时速” 又能和风细雨进行健康教育
心脏就像一台发动机,而心脏表面的冠状动脉就如发动机内的油路,一旦冠状动脉血流中断,心脏也就不能正常工作了。遇到这样的病人,不管是白天还是深夜,必须及时救治。心血管内科医生经常上演这种“生死时速”的惊险场面。
就在昨天夜里12点,急诊来了一位胸痛的病人,当时病人神志淡漠,心率达230次/分,血压只有60/40mmHg。检查发现患者极有可能是急性前壁心肌梗塞,需马上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以明确诊断。这时,相关的医护人员30分钟内集中手术室,心内科医生采用目前先进的设备与技术,给病人开通闭塞了的血管,“油管”通畅了,“发动机”又能正常工作了。
市人民医院心内科王毅说,其实,急性心肌梗塞是可预防的,但老百姓不重视预防,或不知道如何去预防。如果将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控制理想,血管发生急性闭塞的可能性就大大减少;改善吸烟、高盐饮食、不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心肌梗塞的发生也会减少。近年来,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团队通过积极的健康教育,广泛的宣传,希望有效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预防血管闭塞事件的发生。
“以病人为中心”,把方便让给病人,把病人的需求视为医院的追求,有效促进医院服务质量再提高,确保医疗安全。这也许就是这家百年医院在时光变迁与沧桑砥砺中至精至诚的体现吧。胡海珍/文 张静/摄(转载自《温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