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
感染性腹泻指由细菌、病毒、寄生虫和真菌等病原体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其中急性腹泻为:每天排便3次或3次以上,总量超过250 g,持续时间不超过2周的腹泻。粪便性状可为稀便、水样便、黏液便、脓血便或血样便,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或发热等全身症状。
二、临床表现
1.流行病学史
季节特征和地区特征比较明显,夏季多见细菌性感染,秋季多见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性腹泻。
养老机构、集体单位等易流行或暴发流行。
从卫生条件较好的发达地区前往欠发达地区旅行也是重要线索。
主要传染源多为动物宿主、患者及带菌者的粪便。
可疑食物史有助于判断感染的病原,如弧菌耐盐,主要通过海产品传播,气单胞菌和邻单胞菌主要通过淡水产品传播。
2. 临床表现
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临床表现多样、病情轻重不一。
①潜伏期:数小时至数天不等,前驱症状有发热、不适和恶心等。
②腹泻特征:不同微生物感染所致腹泻的表现各异。
病毒性腹泻一开始表现为黏液便,继之为水样便,一般无脓血,次数较多,量较大。
细菌性痢疾多表现为黏液脓血便,如果细菌侵犯直肠,可出现里急后重的症状。
某些急性细菌性腹泻病可有特征性的腹泻症状,如副溶血弧菌感染表现为洗肉水样便。霍乱可以先出现米泔水样便,后为水样便。
细菌毒素所致腹泻病多为水样便,一般无脓血,次数较多。
③其他症状:大多数感染性腹泻患者可有腹痛、腹胀、恶心和食欲减退等症状。呕吐的表现多见于细菌性食物中毒,系细菌毒素所致。可有乏力、倦怠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可有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3.病情评估
将脱水分型如下:
①无脱水。意识正常,无眼球凹陷,皮肤弹性好,无口干。
②轻度脱水。脉搏加快,烦躁,眼球凹陷,皮肤弹性差,口干。
③严重脱水。血压下降或休克,嗜睡或倦怠,眼球凹陷,皮肤皱褶试验不恢复,少尿或无尿。
三、治疗
1.饮食治疗
一般不需要禁食,如有较严重呕吐的患者则需要禁食。
口服补液疗法或静脉补液开始后4 h内应恢复进食,少吃多餐,少油腻、易消化、富含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食物。避免进食罐装果汁等高渗性液体,以防腹泻加重。
2.补液治疗
成人轻中度脱水的患者,予口服补液盐(oral rehydration salts,ORS)治疗。治疗时应间断、少量、多次,不宜短时问内大量饮用,口服剂量应是累计丢失量加上继续丢失量之和的1.5~2.0倍。
静脉补液量、液体成分和补液时间应根据患者病情决定。脱水引起休克者的补液应遵循“先快后慢、先盐后糖、先晶体后胶体、见尿补钾”的原则。
3.止泻治疗
蒙脱石等,有吸附肠道毒素和保护肠黏膜的作用。益生菌的活菌制剂,应尽可能避免与抗菌药物同时使用。肠动力抑制剂如洛哌丁胺多用于无侵袭性腹泻症状的轻、中度旅行者腹泻,疑似炎性腹泻以及血性腹泻的患者应避免使用。
4.抗感染治疗
4.1应用原则:急性水样泻患者,排除霍乱后,多为病毒性或产肠毒素性细菌感染,不应常规使用抗菌药物;轻、中度腹泻患者一般不用抗菌药物。
4.2抗菌药物的选择:应用抗菌药物前应首先行粪便标本的细菌培养,以便根据病原体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和调整抗菌药物。
对有适应证的社区获得性细菌感染性腹泻病,经验性抗菌治疗可以缩短1~2 d的病程。喹诺酮类药物为首选抗菌药物。
4.3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学治疗:病毒性腹泻为自限性疾病,一般不用抗病毒药物和抗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