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媒体报道
姜毅:不为繁华易医心

作者:温州人杂志 来源: 发布时间:2022/7/27 7:06:58

1.jpg

姜毅:不为繁华易医心

文/叶铭 图由受访者提供



人物名片

   姜毅,儿科主任医师,温州市人民医院儿童内科主任、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委员,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从事临床儿科工作20余年,擅长儿童呼吸与过敏性疾病的诊治和疑难危重患儿的救治。


   “稍等下,我马上出来。”隔着温州市人民医院儿科病区的玻璃门,记者看到姜毅匆匆走来。快到门口时,姜毅看到一位小朋友站在门口,当即停下脚步蹲下来跟小孩说了几句话,语气听起来轻柔而亲切。

   姜毅白大褂的口袋上除了笔,还佩戴了一个可爱的小徽章。“这是我们儿童友好医院建设的吉祥物——信小安。”说话间,姜毅又笑着从口袋里摸出了很多小玩具。“随身携带小玩具是儿科医生与幼小儿童沟通的桥梁。我们这个专业,不论多大年纪都需要保持一颗童心。”

   “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采访中,姜毅动情地念了医学生誓言中的一段话。“我唯一目的是为病人谋幸福。这也是我从医多年最深刻的领悟。”


守护健康

在实践中逐渐坚定医心

   “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誓词中的这句话,进入职场后的姜毅才逐渐领悟到其中的真谛。2000年,姜毅从温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儿科专业毕业后,就被分配进入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现温州市中心医院)。“当时没有那么多想法,仅仅是找到了自己专业对口的合适工作,不负所学而已。”他说,自己与很多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一样有点迷茫、慌张,但同时也对新的工作岗位充满激情与兴奋。

   于姜毅而言,从学生升级为“社会人”意味着独立自主和承担责任。一开始,姜毅只能做住院医师的常规工作,如在住院部跟随查房、办理出入院、写病程记录、整理病历等比较简单的事情,但他从未停止过思考和学习,“初入职场的新鲜感让我总有使不完的干劲” 。

   儿科病症隐蔽而又复杂,只有积累更多的临床知识,才能为患儿背后的家庭排忧解难。为了尽快适应临床工作,姜毅养成了下班后留守医院继续回顾经手的每一个病例和翻阅相关的医学书籍。不同版本的儿科教科书、实用儿科学、儿科疾病鉴别诊断学、各类医学杂志……在那个网络医学欠发达的年代,这些便成为了他的精神食粮以及获取医学资源的通道。姜毅还通过反复阅读、带教讲授、参加交流等方式不断去记忆、更新与总结医学知识,以致多年后的今天,他依然能够准确说出某个儿科疾病的指南是哪一年提出来的 ,最新进展是什么,甚至出自哪本医学杂志的第几期第几页。

   这个好学而执着的习惯也让姜毅的儿科技术更加精湛,临床思维更加缜密,对罕见病疑难病的认识更加深刻。他逐步成长为一名临床全能型的儿科医生。尽管如此,温州儿科在急救、疑难、罕见病种的诊治等方面存在的技术瓶颈,一直困扰着他。

2.jpg

   2010年春天,姜毅迎来了职业生涯的一个转折点。当时温州所有市属医院的儿科合并成立“温州市儿童医院”。为了医院的发展需要,他受委派赴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进修学习儿童危重症管理和急诊急救技术。在那里,他结识很多引领医学前沿技术发展的老师和朋友,也看到了很多疑难杂症病例,收获了以前难以企及的知识,终于突破学习壁垒化茧成蝶。

   2013年回温后,姜毅带领着一批优秀且充满活力的医生摸着石头过河,创建了一定规模的儿童急诊和重症医学科,大大提升了医院在儿童危重症方面的救治能力,挽回了很多的幼小生命。

3.jpg

   “不断学习增进医学技术的过程中,我刚入职时心中的迷茫逐渐消散了,领悟到什么叫‘唯一目的是为病人谋幸福’。减少病人的痛苦,守护他们健康的医心变得更加坚定。”姜毅如是说。


建立信任

儿科医生要有一颗童心

   不同患儿的家长、同一患儿不同的家长等等挤到一起,争先恐后向医生询问病情;有些家长还会拿着手机,一边读着百度上搜索来的信息,一边不停质问医生;哭闹声、交谈声汇聚在一起……在温州市人民医院的儿科医生办公室里,这些画面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作为一名儿科医生,不仅要有熟练的临床技能,更需要有十足的耐心。”姜毅说,儿科医生面对的不仅是无法清晰表述自己病痛的小朋友,还有因为担心而变得焦虑敏感的家长。“这就要求我们要给予理解、耐心,以获得家长的信任和配合。问诊也要更加仔细,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姜毅总结了儿科医生的经验:“拥有一颗幼稚的童心是儿科的必备。很多孩子在看到我们这些穿着白大褂的叔叔阿姨时,会立即假装放声嚎哭。我们就要让自己变得像孩子一样天真浪漫,消除他们的恐惧,取得他们的信任。”

   面对孩子时,姜毅总会忍不住露出可爱的表情,显得“稚气未脱”。为了跟小病友们做朋友,姜毅还会设计很多“小心思”。比如把胸前的笔袋换成了带小猪佩奇的;在接触他们之前,伸出双手,让小朋友知道自己手上没有伤害他们的东西;听诊之前让小朋友接触听诊器;听诊的时候,蹲下身子,和小朋友平视;说话语速放慢、变温柔……

4.jpg

   多年的从医经验,也让姜毅发现焦虑是很多家长在孩子生病后普遍存在的情绪。“很多的家长不知道孩子生病了要怎么去处理,怎么观察孩子的症状,哪些需要马上就医,哪些可以不去医院,以及到了医院如何描述孩子病情,协助医生准确诊断。”姜毅说,如果家长拥有一定的育儿知识,知道孩子生病时怎么简单处理,不仅能够缓解焦虑情绪,一定程度上还能减轻医生压力,帮助医生更快、更准做出诊断。

   2015年,姜毅就开始尝试在网络上传播育儿保健和疾病预防的知识,也因此成为了“网红儿医”和“儿科百晓生”。在团队成员的协助下,创建自己的公众号,定期撰写科普文章,参加科学育儿直播。为了能够跟网络上的家长们有更多互动交流的机会,姜毅搭建了育儿交流学习微信群联盟,将儿童科普拓展到整个浙南地区。他筛选的近万篇相对靠谱的儿科医学科普资料也被整合成群联盟图书库供家长们在育儿过程中学习和参考。

5.jpg

   除此之外,姜毅还收集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并在每周二下午进行疑问解答。这样的答疑,姜毅已坚持了6年多。姜毅说:“每治愈一名小病友,我的内心都感到高兴。有时也会有一丝不舍,因为这些可爱的孩子们,让我感到平静、愉悦、放松。孩子们的天真无邪是支撑我一直向前的动力。”


呵护童心

建设儿童友好儿科门诊

   今年5月20日,温州市人民医院(温州妇女儿童医院)儿童友好儿科门诊开诊。而门诊的顺利开诊,离不开姜毅和医院儿科团队的努力。

6.jpg

温州市人民医院 ( 温州妇女儿童医院 ) 儿童友好儿科门诊医生团队


   “作为首批儿童友好医院创建试点单位,我们以‘一米世界’为理念去打造。一米是小孩看世界的视线高度,我们希望让儿童视角回到医院建设的每一步上来,用儿童视角营造舒适环境,努力打造一家有温度的医院。”姜毅介绍,儿童友好型儿科门诊采用卡通、动漫的设计效果来提升儿童亲和力、消除紧张情绪,对出入通道、扶梯、诊室、检查床等都做了适儿化改造。

姜毅带着记者参观了儿童友好门诊。随着电梯门的慢慢打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象征着儿童友好、与爱童行的“天使翅膀打卡点”。“整体设计以蓝色海洋为主题,蓝色是带有安抚的颜色,对于就医儿童来讲,有消除恐惧的作用。”

7.jpg

   儿童综合门诊还设置了卡通造型的垃圾桶、天使翅膀打卡点、海洋走廊、海底世界、指引灯塔、童蒙书屋、沙海交响候诊厅、动物名诊室、智趣体验馆等等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的摆设,就医氛围十分童趣、温暖。

   姜毅说,儿科诊室也经过了特别设计,主要采用粉色、淡蓝、淡绿三种不同颜色,搭配不同动物主题,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方便孩子识别记忆。“儿科医生佩戴专属吉祥物安安徽章看诊,这样既可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缓和紧张情绪,又可以提高问诊的质量和效率。看完诊的孩子还可以得到一枚可爱的吉祥物贴纸。”

8.jpg

   “我们不仅将‘儿童友好’融入到科室环境的每个角落,同样也根植到诊疗的每个环节。”姜毅说,儿童综合门诊开设了多个专病门诊,还增加了智能雾化、肺功能、脱敏、中医外治四个治疗室,协同多学科推出儿童诊前化验、检查导航、共享婴儿推车等便民措施。“我们创建‘儿童友好’目的是想实现‘儿童梦幻医院’,主要体现5C概念即‘智慧、友好、舒适、方便、有礼’,并在‘医院环境、诊疗服务、人文关怀’方面,将‘友好’理念植入到医院的每个角落,努力营造儿童友好氛围,让每个进入医院的孩子都能便捷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我们希望孩子能够体验‘梦境的开始、疾病的康复、恐惧的消除、快乐的持续’。” 

   在采访的最后,姜毅回答了记者刚到时便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你为什么选择儿科?”“这个问题,刚当医生时的我没办法回答。现在的我可以回答,是因为我喜欢这些孩子。”姜毅说,择一业、终一生,“为病人谋幸福”的医心坚如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