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孙跃胜
温州市人民医院普外科主治医师
中国肿瘤防治联盟浙江联盟胃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温州市医学会外科分会青年委员
虽然叫普通外科,但这可不是一个没技术含量的科室。相反,普外科医生处在病种多、业务忙、风险高的工作状态中。
温州市人民医院普外科主治医师孙跃胜,在普外科一待就是15年,许多急危重症患者在他手下转危为安。手握手术刀、腔镜器械,跟“死神”抢人,这对于孙跃胜而言,是他当医生的初心,也是甘心为之付出一生的事业。
考验——生死关头屡交满意答卷
普外科医生不仅要做像阑尾切除这样的小手术,还得能抢救脏器破裂大出血这样的急危重症患者。“操控器械,便能救人一命,我印象里的医生就应该是这样。因此,在当初选择科室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普外科。”孙跃胜说这句话的时候,眼里带着光。
2006年8月进入温州市人民医院,2007年定科,一晃16年。孙跃胜是那种认准一件事,便一定要做到底的性格。进入普外科前三年,为了能熟练操作手术刀,他一年有360天待在医院,不放弃任何一个能上台的机会。他知道,晚上的急诊手术,更能让他快速成长。他还收集了许多布头,有空就进行缝合。当外科手术进入腔镜微创时代,他又自购腔镜模拟系统,苦练手法。现在,曾经的毛头小子不再青涩,第一次主刀时的紧张也早已不见踪迹。孙跃胜拥有了一双灵活的手,技术也越来越娴熟。
孙跃胜(右二)团队在查房。
上个月,一名交通伤患者被120紧急送至温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多学科会诊初步诊断为脾破裂、左肾挫裂导致的失血性休克,并且生命体征持续恶化。需要在短时间内进行紧急处置,否则有可能因低血容量性休克而死亡。孙跃胜团队迅速开展救治,在进行剖腹探查术时,发现患者腹腔内有约3500毫升血性液及血凝块,脾脏血管撕裂,存在活动性出血。此时,患者血压持续下降至55/30,心率高到170 次/分,失血性休克持续加重,随时存在心脏骤停风险。孙跃胜快速控制患者脾蒂,初步解除活动性出血,收集腹腔内积血,联合麻醉医生有序实施自体血回收工作,患者血压和脉搏明显改善,为进一步手术处理创造了条件。根据术中脾脏损伤的等级与部位,孙跃胜初步判定患者脾损伤高达Ⅳ级,后精准实施全脾脏切除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患者生命体征明显平稳。术后第4天,顺利转至普外科普通病房继续诊治。
这样的急危重症抢救,孙跃胜参与次数已数不清。每次,他都沉着应对,用自己的技术让患者转危为安。
支援——用所学撑起一个普外科
为了进一步推动医疗帮扶工作,孙跃胜先后前往泰顺县人民医院以及青海省格尔木市人民医院进行支援,在医疗条件不足的情况之下,他协助当地医院建成了专业的普外科,并且“圈粉”无数。
今年53岁的陈女士最近又去了温州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找孙跃胜复查,得知自己的情况都不错,她开心地笑了。像这样从泰顺过来找孙跃胜,陈女士已坚持了7年。陈女士是孙跃胜在支援泰顺县人民医院时进行过手术的一名患者。那时的陈女士因为左半肝长满了结石出现反复发热、腹痛,做检查时,孙跃胜看到陈女士的左肝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结石,如果不治疗,拖下去发展成肝癌的风险非常高。孙跃胜建议进行左半肝切除手术,但当时,泰顺县人民医院没有开展此类手术,他便操刀自己上。一边手术,孙跃胜一边给当地医生讲解。手术顺利,陈女士出院时,要了孙跃胜的电话。后来,她每年都会找孙跃胜复查。
还有80来岁的吴阿公,孙跃胜为其进行了阑尾切除术。吴阿公的阑尾因为肿胀较严重,不少医生怕切不下来,不敢动手。看着父亲一点罪没遭,吴阿公的儿子就认定了这个医生,自己看病找孙跃胜,亲戚朋友看病也找孙跃胜,他前前后后介绍了七八个人。
孙跃胜(左一)向患者家属介绍病情。
孙跃胜还清楚地记得当时在青海省格尔木市人民医院时的情景,他的高原反应非常明显,经常会头晕、胸闷。他到了没多久,就碰到一个棘手的患者。该患者是重症胰腺炎,重症胰腺炎的死亡率达80%。该患者从普通病房转到ICU已经四五天了,但病情仍无缓解,已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情况,当地医生束手无策。努力克服高原反应,孙跃胜为其进行了腹腔引流手术,并进行了胆囊造瘘、肠造瘘。之后,患者的脏器功能逐渐恢复,治疗半个月后,出院。出院时,该患者一直拉着孙跃胜的手说谢谢,谢谢他给了自己第二次生命。
每一句“谢谢”都让孙跃胜觉得不负初心。
希望——让更多癌症患者创奇迹
近几年来,在疑难病、急危重症治疗基础之上,孙跃胜又将目标瞄准了腹部肿瘤的治疗。
周先生因反复便血伴腹痛3个月,前往温州市人民医院普外科就诊。通过肠镜检查,周先生被确诊为直肠恶性肿瘤,但肿瘤的位置较低,距离肛缘仅4厘米。如果是传统的手术方案,可能需要切除肛门,以人工肛门取而代之,这将严重影响患者以后的生活质量。经过心肺功能、营养状况、肠道情况、肿瘤大小等相关评估,孙跃胜决定为周先生进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手术十分顺利,在完整切除肿瘤的同时,保证剩余肠管在腔镜下“放大化”地顺利吻合,从而解决了传统开腹手术带来的创伤和手术盲区,为周先生保留了肛门。
83岁的李阿公是一名贲门肿瘤患者。半年之间,他体重下降10公斤,存在进食困难,营养状况差,电解质紊乱等情况。李阿公的贲门肿瘤大小约5厘米,考虑恶性的可能,肿瘤位于贲门下方延伸至高胃体。孙跃胜了解到李阿公有心脏病史,虽然之前因为心梗置入了心脏起搏器,但心肺功能还可以。综合李阿公的情况,还是可以进行手术的。征得家属同意,经过充分准备,孙跃胜团队为李阿公进行了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术后,李阿公生命体征平稳,第一时间转回普通病房诊治。在启动快速康复治疗之后,术后3天李阿公就能下床活动,术后4天正常饮水,后逐步恢复饮食,创口也恢复良好。现在,李阿公还在定期复查,情况一直不错。
孙跃胜(左二)团队在进行手术。
孙跃胜坦言,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温州人更倾向于去上海。因此,他在不断提升自己在恶性肿瘤方面的诊治能力。2016年,他前往上海瑞金医院进修。同时,还学习各种新技术,关注新药物,并与患者以及家属建立信任的桥梁,为患者寻求最佳治疗方案,创造奇迹。
“每次看到自己手下生命垂危的患者,最后微笑着离开医院,所有的付出都值了。而这也鼓舞着我在从医之路上一直走下去。”孙跃胜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