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医院,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对标人民不断提升的健康和生命质量需求,在高标准推进健康温州建设中,温州市人民医院,将人民二字始终贯穿于医院发展的战略全局,推进医疗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从重点聚焦“一老一小”打造全龄友好医院,以急危重症救治能力提升带动医疗质量全面发展,到数字赋能医疗服务全链条,今年以来,市人民医院在医疗质量、全程服务、智慧医疗、科研教学等多方面形成了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加快构建起全民全程健康服务体系。
“三张清单”破堵点
全方位打造全龄友好医院
在医院党政办,一份从年初就开始记录的清单格外醒目:2022年重点整治至少30项短板弱项清单。每一项短板,都是来自于患者的投诉和建议,医院由此建立“三张清单”制度,责任到人、细化路线图、限期推进。
在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阮国模看来,人民医院为人民,是对医疗质量、医院服务全流程的重塑和提升,最终导向是让患者满意。
“儿童区域无专属的设计,与成人诊区无异,存在不利于儿童就诊及体验感不佳等问题。”这是30项短板弱项中的一项内容。这个来自患者的投诉建议,促成市人民医院下决心打造“儿童友好”试点单元,目前已成功创成四星级试点单元。
医院以“一米世界”为设计理念,处处体现儿童友好。今年5月20日,开出全市首家儿童友好儿科综合门诊,打通儿科医疗联合体,将呼吸、过敏、免疫、喂养等关联性疾病集合在一个诊疗平台,提供“一站式”就医服务新方案。同时,进一步从医向育延伸,成立温州市托育研究院,与多家托育机构建立“医育联盟”。
据透露,全新的托育综合服务中心正在立项,计划于明年建设,将打造成为儿保、托育、母婴健康领域的标杆。
全龄友好,不止于儿童友好。该院持续推进适老化就医环境改造,新开设信河院区骨质疏松病房、认知障碍特色诊疗中心,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健康和医疗服务需求。考虑到老年患者多病共存的特点,医院开展老年病联合诊治门诊,为多种疾病病症的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
老年友善,于细微处暖人心。医院推出的“助老护骨”社会服务品牌,特别为骨质疏松和骨折患者减免部分费用。由该院承办的温州市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自2019年启动以来,医院连续两年被国家项目办授予“全国先进单位”荣誉。
除重点聚焦“一老一小”外,医院还着力打造母婴友好与妇女关爱医疗体系,开设周末门诊、夜门诊方便“上班族”“学生族”就医,不断构建全龄全程友好服务体系,以满足不同年龄各类群体的医疗与健康需求。
市人民医院开出全市首家儿童友好儿科综合门诊,图为医务人员在和患儿通过一起玩玩具,缓解患儿紧张情绪。 市人民医院供图
畅通生命救援通道
建立急危重症救治“高速路”
深夜,伴随着急促的120警笛声,一名心脏骤停的年轻女性被紧急送至温州市人民医院。“快启动危重症孕产妇救治流程,开始紧急抢救!”
5分钟快速诊断,确诊宫外孕引起大出血;复苏团队8人轮番上场,持续45分钟心肺复苏;恢复心跳后腹腔手术“无缝衔接”……急诊科、妇产科、麻醉科等多学科团队全力以赴,从“鬼门关”抢回了生命。
医院急诊医学科拥有完善的急诊室、抢救室、手术室、EICU、综合病房,形成了一个独立的诊治单元。得益于预检分诊、抢救复苏、重症监护、住院、手术、检验、影像等多学科联手协作的大急诊急救体系,市人民医院打造了一条现代化急诊危重症救治的“高速路”,为每一名急危重症患者畅通生命通道。
通过整合现有的医疗资源,全面优化救治流程,加强各级各类人员的培训,切实有效地提高了心肺复苏水平及出院成活率,利用ECOM等热点技术,2021年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复苏成功率达到了43.81%。
加快医疗技术创新
构建肿瘤“微无创”诊疗体系
“综合性大医院的首要使命就是治病救人。”阮国模说,医院将急救能力建设和肿瘤精准诊疗作为发展的重要战略。
医院重视科技进步,鼓励技术创新,腔镜手术,内镜诊疗以及超声消融技术等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在肿瘤精准诊疗上,取得了很多突破性的进展,临床治疗遵循“从大创,到微创,再到微无创”的发展规律——
医院普外科团队运用3D腹腔镜,腔内超声、荧光成像等微创外科先进技术,成功切除位于下腔静脉、中肝静脉和右肝静脉三大静脉夹角的复发性肝癌;其团队开展的胰十二指肠联合肠系膜上静脉切除人工血管重建术,是国内目前应用较少,腹腔镜肝胆胰外科领域最复杂的手术之一。
妇科团队在经脐单孔腹腔镜的基础上开展经阴道单孔腹腔镜,利用自然腔道实施卵巢囊肿剥除、子宫肌瘤剥除、子宫切除等妇科手术,满足女性患者“无痕”手术的需求。
胸心外科较早就常规开展单孔胸腔镜肺肿瘤根治术、剑突下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等高难胸腔肿瘤治疗技术。
此外,消化内科开展消化道内镜精查、消化道肿瘤黏膜剥离术(ESD),对极早期的胃癌实行局部切除达到根治效果。
超声科运用最前沿的超声影像融合导航技术,对肝癌结节患者实施精准肿瘤微波消融治疗,实现肝脏病灶的准确定位和肝癌困难病灶的精确消融。
精准医学中心围绕感染、肿瘤、用药个体化等领域为临床提供个体化基因诊断和精准免疫治疗的服务。
数字赋能新场景
便捷共享优质医疗资源
87岁的高奶奶,是一名留置PICC导管的胆管癌患者,因为长期卧床、行动不便,导管维护成为儿女们的心病。“多亏了医院新推出的网约护理服务,让我们省了不少心。”
高奶奶女儿口中的网约护理服务,正是温州市人民医院自主研发的“掌上仁医”居家护理平台,利用“5G+AR”技术,实现居家护理服务线上申请,上门服务。
此外,市人民医院将增强现实、机器视觉、深度学习等技术与医疗场景下诊疗、教学等个性化需求相结合开展融合创新,并将成果应用到“山海工程”的合作医疗机构,延伸至城市医联体成员单位。基层医护人员可随时随地连线市人民医院专家进行云指导,按需开展远程查房、远程超声会诊和技能培训指导等医疗协作。
全面落实“人民医院为人民”,市人民医院将数字化场景融入到医疗服务的全流程,为患者就医提供便捷服务。通过“温州市人民医院就诊助手”微信小程序,可实现门诊和住院各环节全程服务。关注不会使用手机支付的老人,研发“亲情付”等功能实现患者服务人群全覆盖。在住院流程中,打造全国首家智慧母婴友好病房(S-LDR),让生育体验更加安全和舒适。根据不同患者的个性化需求,开展在线点餐、输液智能监控、“5G+AR”病房探视等服务,解决长期困扰的患者就医的难点痛点问题。
借助数字化改革的东风,市人民医院还成立“温州市智能医学人机交互与仿真重点实验室”,通过实验室的建设和课题开展,在智能医学创新和研究探索领域形成BPPV虚拟仿真,混合现实腰椎穿刺训练等系列成果。“数字医疗解决的是为患者提供更可及、更高效、更精准的医疗服务,这也是医疗领域数字化改革的意义和价值。”阮国模说。